詞語分開解釋
不察 : 1.不察知;不了解。習而不察是什么意思
習:習慣。指常見之事,就覺察不到存在的問題
行之而不著焉,習矣而不察焉?!睹献印?/p>國語辭典
習慣了某種事物,便不易察覺出其中的問題。明.朱國禎《涌幢小品.卷一二.士戲》:「林堯叟謂得臣輕用民命,便解作戲弄之戲,學者習而不察,以為實然?!?/p>
| 成語解釋 | 習:習慣。指常見之事,就覺察不到存在的問題 |
|---|---|
| 成語出處 | 戰國·宋·孟軻《孟子》:“行之而不著焉,習矣而不察焉?!?/td> |
| 常用程度 | |
| 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| 成語用法 | 作定語;指常見的事 |
| 成語結構 | 偏正式成語 |
| 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| 成語正音 | |
| 成語辨形 | |
| 近義詞 | 習焉不察 |
| 反義詞 | |
| 成語例子 | 孫中山《心理建設(孫文學說)》第二章:“蓋其事既為世所通行,又為人之習而不察者?!?/td> |
| 成語謎語 |
習:習慣。指常見之事,就覺察不到存在的問題
行之而不著焉,習矣而不察焉?!睹献印?/p>國語辭典
習慣了某種事物,便不易察覺出其中的問題。明.朱國禎《涌幢小品.卷一二.士戲》:「林堯叟謂得臣輕用民命,便解作戲弄之戲,學者習而不察,以為實然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