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寵辱 : 1.榮寵與恥辱。寵辱若驚是什么意思
謂君王以居下為道,得之則驚喜,失之則驚恐。 國語辭典得寵或受辱皆感到驚惶。語出《老子.第一三章》:「得之若驚,失之若驚,是謂寵辱若驚。」形容患得患失的心情。
生僻成語小百科
守經(jīng)達權 經(jīng):正道,原則;權:權宜,變通。形容堅持原則而能變通、不固執(zhí)。 »
| 成語解釋 | 無論受寵、受辱,心里都要振動。形容人非常計較得失。 |
|---|---|
| 成語出處 |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寵辱若驚,貴大患若身。何謂寵辱若驚?寵為下,得之若驚,失之若驚,是謂寵辱若驚。” |
| 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| 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| 成語用法 | 主謂式;作謂語;形容人非常計較得失 |
| 成語結(jié)構 | 主謂式成語 |
| 產(chǎn)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| 成語正音 | |
| 成語辨形 | |
| 近義詞 | 斤斤計較 |
| 反義詞 | 寵辱不驚 |
| 成語例子 | |
| 成語謎語 |
得寵或受辱皆感到驚惶。語出《老子.第一三章》:「得之若驚,失之若驚,是謂寵辱若驚。」形容患得患失的心情。